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教师发展» 教育技术学专业十一月第一周基层教学组织培训-课程思政

教育技术学专业十一月第一周基层教学组织培训-课程思政

教育技术学专业十一月第一周基层教学组织培训

教育技术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之道’:探索教学实践与策略的新维度

图1.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讨论现场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提出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要求。尤其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课程思政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正逐步成为各高校专业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我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全员教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本周一召开专题会议,深入探讨“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旨在通过专业特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具有高尚品德与专业技能并重的教育技术人才。

会议伊始,教育技术学专业杨光副教授强调了课程思政对于提升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指出,教育技术学专业因其跨学科特性,在融合课程思政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引入建构主义、混合式学习等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技术不仅能够成为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还能进一步提升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效性。会上,与会专业教师分享了国内在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方面的成功案例,热烈探讨多所国内高校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如将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技术项目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最后,通过对比分析,教师们明确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定位与方向,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策略:

1. 教学内容重构:细化思政元素,强化专业关联

在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中,不仅仅满足于将思政元素简单地“添加”到教学内容中,而是力求实现思政与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例如,通过案例分析,如教育技术如何促进教育公平、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数字鸿沟如何影响不同群体等,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教育技术人如何思考技术进步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 教学方法创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

充分利用教育技术学的专业优势,创新教学方法,打造沉浸式的思政学习体验。利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教育教学现象和问题,依托在线平台,开展线上讨论、协作项目等,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教育公平和资源共享等问题,通过合作交流,提高思政学习的参与度和实效性。

3. 评价体系完善:构建多元化思政素养评价体系

为了确保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计划设计和构建包含思政素养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这一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更重视他们在团队合作、社会责任、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表现。通过项目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思政素养,引导他们将思政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外,我们还设立了思政素养奖学金,表彰在思政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这些具体而深入的策略与实践,教育技术学专业正逐步实现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为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高尚品德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会议不仅为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也让专业教师切实感受到课程思政不仅是教育技术的责任,更是其发展的机遇。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将继续深化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融合,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与专业技能的教育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