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其沙漠-乔灌草结合的造林治沙
近年来,中国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生态环保领域的贡献,分享中国成功经验的意愿日益浓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也认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实践,不仅为全球作出了重要贡献,更为各国提供了有益借鉴。
国庆档热门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票房已累计突破10亿。不过,电影里五部短片之一《回乡之路》的导演俞白眉最近讲述了拍摄的艰难——在中国四大沙地之一毛乌素沙漠,已经难找到拍摄沙漠镜头的地方了。
俞白眉说:“电影里的黄沙漫天,全是我们人为做出来的效果。我们美术(工作人员)在陕北走了几千公里,陕北七个县跑遍了,找不到黄土高坡,放眼一望全是绿的。陕北的变化,就是那么巨大。巨大到拍(沙漠)戏都很困难。”
不仅毛乌素沙漠即将从地图上消失,近年来,中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先后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女士表示:“20年前中国严重退化的大片地区,现在不再是灰色和棕色的,它们正在恢复绿色。”
千余年荒凉苍茫的沙漠,因何变得绿意盎然?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日前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部长级在线圆桌会议”上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2009年至2019年十年间,中国造林面积达7039万公顷,成为同期全球森林面积增长最多的国家。
过去三年,在中国,约有5亿人通过支付宝“蚂蚁森林”“种”下了1.22亿棵真树,实现碳减排792万吨。这一模式,也被菲律宾的移动支付平台GCash借鉴——去年6月上线的“GCash森林”,鼓励菲律宾国民参与环保和植树造林。
中国种树经验被借鉴,中国治沙经验也被学习。内蒙古库布其的防沙治沙实践,得到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的认可,写进了宣言。中国专家也应邀在尼日利亚、摩洛哥等国传授防沙治沙经验。
过去10年,中国的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长时间、大规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护修复湿地,中国的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在中国,大地更绿,天空也更蓝。
“天高云淡,空气新鲜,天气好,人的心情就好。”
近年来,中国公众的“蓝天幸福感”不断提升,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总是被“蓝天照”刷屏。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PM2.5浓度持续下降,优良天数比例总体上升。今年前8个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86.7%。
联合国环境署副执行主任乔伊斯·姆苏亚女士曾在中国工作和生活多年,她对中国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印象深刻。她说:“中国是一个具有多样性生态的大国,我亲眼目睹了中国政府在处理PM2.5问题时发挥的领导作用,亲眼看到中国取得了卓越的进步。”
新中国成立71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持续建设美丽家园。一个个真实可感的数据、一个个生活中的真实变化,记录着中国的绿色奇迹。联合国环境署副执行主任乔伊斯·姆苏亚女士认为,中国在环境治理方面的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姆苏亚表示:“首先,中国积极倡导和教育公民(环保理念)。第二,中国采取了很多具体措施来跟踪环保工作的进展,并确保地方政府、企业和公民采取后续行动。第三,中国出台环境政策为一些制造业企业创造了更加绿色的环境、为更清洁的能源转化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