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9月29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秋冬季传染病多病共防以及节日期间出行、旅游、健康提示等有关情况。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当前,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已连续44天无新增本土确诊和疑似病例报告。但疫情仍在全球扩散蔓延,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持续报告,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始终存在。
9月下旬,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成督查组,对17个省份开展了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项督查,强化口岸和食品运输加工等重点环节,学校和社区等重点场所防控措施的落实,及时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确保一旦发现聚集性疫情快速处置,坚决防止秋冬季疫情反弹。
中秋、国庆假期将至,在返乡团聚或出行旅游过程中,如何做好健康防护,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秋冬季传染病多病共防以及节假日出行、旅游的健康提示”。我们请来了: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李华强先生;文化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李健先生;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先生;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先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先生。
请他们就大家关心的问题来共同回答媒体的提问。下面进入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请各位媒体朋友围绕今天的发布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新社记者
秋冬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而且今年又叠加了新冠肺炎疫情,所以防控形势更加严峻。请问一下今年在应对秋冬季传染病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
吴良有
谢谢您的提问。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各部门指导各地开展了一系列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准备。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修订完善新冠肺炎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方案。在全面总结我国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全国疫情形势变化及研究进展,我们组织修订了第7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同时也更新完善了流感的防控方案,对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提出了更加精准、细致的要求。
二是加快推进秋冬季各项传染病防控工作。通过召开全国疾控工作推进会,重点省份传染病疫情会商等等多种形式,调度指导各地在做好新冠肺炎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做好流感、艾滋病、结核病等常规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三是组织做好秋冬季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准备。组织做好人员队伍、检测能力、防控物资、隔离场所等各项应对准备,确保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
特别是在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在全国范围开展了新冠肺炎的核酸检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现场分析研判等等多轮培训,现在累计培训医务人员达到290万,有效提升了专业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战能力。
四是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实地督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开展了17个省份的疫情防控工作实地督查,督促各地继续完善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切实做好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准备,毫不松懈地抓好秋冬季传染病多病共防工作。
五是加强中秋、国庆假期的疫情防控。中秋、国庆假期马上就要到了,考虑到这个假期时间长、人员流动性大,旅游、聚会等活动明显增多的情况,我们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加强值班值守,筑牢外防输入举措,强化重点场所的防控,做好健康教育、防控措施督查等一系列工作,切实保障假期疫情形势平稳。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记者
近期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的患者数突破了3000万例、死亡病例更是逼近了100万例,有人认为疫情失控,也有人认为疫情的曙光初现,请问全球疫情会呈现什么样的趋势?另外,我国已经连续六周无本土的传播病例,在当前的形势下,是否还需要继续戴口罩?秋冬季到来,老百姓还需要做哪些防范准备?请给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
谢谢这位记者提的这样一个问题。自疫情发生以来,疫情的变化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人数突破3000万,大家就更关注了全球疫情变化态势。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疫情在过去8个多月的变化。从年初以来,疫情全球走向是一路上扬,3月下旬,全球每日报告数突破5万;到了5月下旬,全球每日报告数突破了10万;到了7月初,每日报告数突破20万;进入9月份以后,有多个单日报告数突破了30万。从这个时间轴来看,疫情就没有出现过缓和下降的态势。所以说,在没有新的、特别有效的预防措施应用的情况下,在未来一段时间,要期望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估计可能性不大。
我们国家的疫情应该说取得现在这样一个阶段性成果,刚才米锋司长已经通报了,我们已经六周没有确诊病例了。我们取得这样的一个成果,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举国上下共同努力下取得的。疫情的防控,稍不注意,或者说防控措施稍微松驰,就会出现反弹,多个国家的反弹案例都已经向我们提醒,如果防控措施松驰的话,疫情就会反弹。所以,大家要珍惜我们目前取得的成果,一定要保持常态化防控的意识,要坚持实施常态化防控的措施。疫情也是随着时间会变化,所以大家要密切关注每天的疫情信息通报,随时根据疫情变化调整每个人的防护措施。在常态化防控的情况下,配备口罩,相当于普通老百姓的标配,随时准备口罩,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在通风不够好的地方,都要坚持戴口罩。秋冬季马上就要到来,提醒大家一定要做好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包括常通风、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在通风不好的情况或者人员聚集的情况下戴口罩,这种措施不仅可以防止新冠肺炎的流行,对于预防流感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也是非常有效的,而且也是保护个人卫生和身心健康的非常好的方法。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
长假快到了,目前国内的形势也往好了走,大家都预测,今年十一出游人数会大幅增长,请问文旅部在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保证游客的安全和开心?
文化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
李健
谢谢。即将到来的中秋节、国庆节,双节叠加,有长达八天的假期,一方面游客出游意愿更强,市场复苏期待更高。另一方面,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的风险也随之增高。为了贯彻中央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有关规定精神,文化和旅游部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市场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重点将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落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期我们进一步修订发布了剧院等文化经营场所、景区、旅行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科学动态调整了防控措施,进一步明确了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剧院等演出场所观众不超过座位数的75%。
二是提升了景区的开放管理水平。我们在旅游景区实行限量、预约、错峰管理,持续推进旅游景区的门票预约制度。我们在前期已经对游客关注度高、预定量大的两百家景区发出了预警提示。
三是抓好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公安、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部门的协调联动,督促对疫情防控、旅游包车、涉水项目、节庆活动、火灾防控、食品安全等领域,以及观光车、索道、缆车、游乐这样一些重要的设施设备开展隐患排查,压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
四是要着力维护市场秩序。期间,我们将持续开展“体检式”的暗访检查,检查各个地方落实疫情防控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通过我们自有的综合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对各个地方的景区的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动态调试防控措施。
最后是督导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各类文化和旅游市场违法违规活动的查处力度,同时进一步强化我们黑名单的管理,对违法违规的市场主体实施联合惩戒。因为双节将至,在此也衷心祝愿广大游客双节期间出游更放心、更安心、更舒心。谢谢。
中国交通报记者
当前外防输入的压力仍然严峻,请问交通运输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严防公路口岸的境外疫情输入?谢谢。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
李华强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严格公路口岸运输管理,对外防输入工作至关重要。为此,交通运输部门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落实国际运输“货开客关”举措。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部署,暂停公路口岸国际道路旅客运输,并指导相关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定期对国际道路货运驾驶员进行核酸检测,实施全流程的闭环管理。
二是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的稳定。通过甩挂运输、接驳运输、中转换箱等多种方式,有序开展国际道路货运业务,全力保障“进口货物进得来、出口货物出得去”。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有35个公路口岸恢复了国际道路货运业务,每天入境的货运车辆已经达1.5万辆。
三是做好入境人员“点对点”接运。按照高风险地区疫情防控的要求,在严格落实客运车辆消毒、通风、人员防护等措施的基础上,组织客运企业将公路口岸入境人员“点对点”接运至隔离点,截至目前,共接运入境人员约4.1万人。
四是加强冷链物流的疫情防控。密切与海关、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同协作,督促冷链物流企业、港口企业等单位如实登记进口冷链物流相关信息,不得运输、装卸不明来源的冷链物流货物。特别是针对近期青岛有两名进口冷藏货物装卸工定期主动排查过程中核酸检测异常的情况,交通运输部印发了警示通报,要求继续坚持“人物同防”,强化到港的船舶、船员、进口冷链食品作业防控,坚持重点岗位的作业人员相对固定,定期开展核酸检测这样一些有效做法,全力做好交通运输行业的外防输入工作。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我们常说发热门诊发挥哨卡作用,做好秋冬季呼吸道疾病的防控,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谢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
王贵强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确实像您说的,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比如我们知道的流感。今年是新冠疫情之下的第一个秋冬季,所以大家自然会考虑到秋冬季流感疫情、新冠疫情交织在一起。如何进行有效防控,对全国医疗机构都是一次考验和挑战。
从新冠疫情来看,目前我们国家处于有效控制态势,但是输入性病例的压力非常巨大,如果不及时控制、不及时发现,就可能造成传播。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快速传播和暴发的一个高风险时间点。现在从国内来看,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办法来有效应对秋冬季可能出现的疫情,包括刚才米司长提到的,对17个省份的督导检查,也包括对发热门诊、预检分诊门诊的督导检查和建设工作。7月份,我们国家专拨了资金针对县级医院的发热门诊进行改造升级,同时要求各地规范发热门诊的建设,包括相对独立的区域设置,基本检查在发热门诊区域内完成,比如影像学和核酸检测。这样的目的是避免疾病播散的风险。
当然,现在发热门诊是个前哨,但是我们强调的不仅仅是发热门诊,预检分诊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急诊、普通门诊或者医疗机构大门就要进行预检分诊,因为有些病人不是发热来的,可能有其他症状,就不到发热门诊就诊。我们都知道新冠肺炎可能有腹泻、咳嗽,可能有嗅觉、味觉丧失等症状,这些没有发热的病人,预检分诊要甄别出来,引领到发热门诊进一步就诊。同时,对那些不发热的,也没有症状的病人,预检分诊要进行流行病学史的询问,从疫区来的患者也要引导到发热门诊。
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保证了发热门诊有效行使它的职能,同时保证了预检分诊严格筛查病人,希望通过这样的举措,有效控制疾病潜在的流行风险。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们关注到,文化旅游部近期将旅游景区接待量从最大承载量的50%提升至75%,国庆假期将至,我们预计旅游市场将会有大幅度恢复,请问旅游景区将如何迎接这个即将到来的假期?谢谢。
文化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
李健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应该说,旅游景区是我们旅游产业的龙头,科学动态地调整旅游景区的疫情防控措施,对于推动整个旅游景区有序复工复产复业,促进旅游业快速恢复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次是8天长假,也是今年最后一个公共假期,所以说旅客出游的意愿较高,对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情况下,我们旅游景区的接待能力、服务水平、管理水平都是极大的考验。我们要求旅游景区要做到严格执行限量措施,实施分时预约措施,强化现场秩序监管。
第一,要严格执行限量措施。刚才已经讲到了,旅游景区的限量措施由50%调节到了75%,不能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这就严格要求景区采取一些具体措施,特别是要积极协调公安、交通等部门,加强对景区外部游客的疏导,提前做好分流。主要是要避免游客在旅游景区门口形成聚集。同时,我们要及时发布旅游景区的流量信息,指导游客及时调整行程,合理规划自己的旅游路线。
第二,实施分时预约制度。分时预约就是把门票预约制度作为我们景区管理的一个常态化手段,通过实施分时段预约制度,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将流量管控的关口进一步前移、前置,变被动的现场分流为主动的行前计划和安排,避免游客出游时间过于集中。我们要通过实施能约尽约,当然除了老年人这样一些特殊群体以外,要严格控制现场售票和现场取票的数量,改变传统的景区门票营销方式、营销途径,推动门票预约成为旅游景区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第三,强化现场秩序管理。要从游客流动的规律出发,对旅游活动的全流程加强管理,重点对景区的入口、重要游览点、购票、餐饮这样一些容易形成拥堵的区域,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保持人员的间距,严防人员瞬时聚集。要因地制宜,积极采取提前开园的时间、检查点前移、开放多个入口等方式,有效缓解景区入口的压力。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强人员配备,加强景区入口和核心游览点的巡视巡查,及时做好疏导、引导工作。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知道这几年公众出行对于安全和文明的关注度比较高,请问在今年这种特殊背景下,除了要做好个人的疫情防护之外,文旅部门对公众出行的文明安全方面还有哪些提醒?谢谢。
文化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
李健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安全是社会公众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说美景处处有,安全时时牢记。文化和旅游部在此提醒广大游客,要尽量做到“三个提前,四个谨防”。
三个提前。一是要提前了解旅游目的地发布的疫情风险信息,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旅游。二是提前关注旅游、公安、交通、气象等部门发布的一些出行信息,避免前往交通和气候条件不利的、不好的地方去旅游。三是提前查询旅游景区的预约措施、开放管理措施、客流限制措施,提前做好线路规划。
四个谨防。一是要谨防不合理的低价游产品,这就提醒大家在出行前选择与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旅行社、宾馆饭店、餐饮单位,要选择具有合法运营资质的交通工具。我们要高度警惕,通过论坛、微博客、公众号、互联网一些群组发布的旅游信息,避免陷入以低价旅游、免费旅游为诱饵的旅游陷阱。二是谨防进入未开放的一些区域。我们要选择有序开发的景区景点,避免前往一些还没有开发、没有对社会公众开放的湖泊、水库、峡谷、无人岛等地方去参加旅游活动。三是谨防引发火灾风险,尤其是在户外旅游的时候,要注意防火避灾,不要在草木繁盛、树木树叶比较多的地方,以及在有防火提示的地方,吸烟、烧烤或者使用明火。四是谨防出现不文明行为,尤其要提醒的是,在一些网红打卡的景点,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要时刻注意所处的环境,不要任性而为,始终把旅游安全、出行安全作为首位。
当然,安心、放心、舒心的旅游,始终是与文明相伴的,我们文化和旅游部也是提醒广大游客,假日出游要与文明相伴,与健康同行。一方面是提醒大家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按需点餐取餐,使用公勺公筷,自觉践行“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二是做好个人防护,服从引导、劝戒,尤其是在景区,要遵守景区预约、限流这样一些具体措施,听取景区工作人员的引导、劝戒,不扎堆、不聚集,自觉排队,并保持适当间距。三是尊重历史文化,保护自然环境。重点提醒的是,不要在古迹文物上乱涂乱画乱刻,不攀爬、触摸文物古迹和展品,还要遵守各个地方关于摄影摄像的具体提示,有一些限制性规定,要增强环保意识,不追打、不投喂动物,不践踏花草,不破坏自然景观、植被,不购买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最后要提醒,要遵守良序公俗,弘扬文明新风,在外出游不要乱扔垃圾,要主动分类投放,不要从事危及人身健康、人身安全的活动,特别是发生旅游事故、旅游纠纷的时候,千万不要冲动,要注意保留证据,理性维权。大家也可以拨打全国旅游服务热线12301进行投诉。谢谢大家。
香港中评社记者
秋冬季呼吸系统疾病对全体人群都会构成威胁,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能否请专家给我们做一些健康提示?谢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
王贵强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确实,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从公众来讲,要注意好个人防护,抵御各种传染病的威胁。一方面,从疾病控制和预防角度,要尽可能减少聚集。如果在聚集的环境下,要保持良好通风、社交距离。第二方面,要保持个人防护,不要放松。刚才提到的戴口罩、手卫生,对防控呼吸道传染病都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对流感、新冠都可以有效防控。尤其在人群聚集的地方,不通风的地方,比如地铁、公共交通、电梯、狭小的空间,一定要戴口罩,进行个人防护。第三方面,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我们曾经编过一本书叫《免疫力就是好医生》,我们强调合理膳食、适当运动、良好心态以及充足的睡眠,是提升我们免疫状态的非常好的办法,要保持这种状态。第四方面,在秋冬季节,要对自身和家人都进行很好的监测,如果出现一些不舒服的症状,包括发热、流鼻涕及其他像新冠的一些特殊表现,比如味觉消失、嗅觉消失、腹泻等,及时到医院就医。新冠肺炎早诊、早治是降低重症化和病死率的关键。所以我们强调,一旦有这些表现,及时就医。在就医的时候做好个人防护,刚才提到的这几条都要做好。就诊时最好在基层诊疗,层次就医,不要全到大医院。因为涌到大医院也会造成交叉感染的风险,所以最好在基层就近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各地发热门诊都会向各位公示它的联系方式、地点,大家可以参考,就近就医。
我们最后还要强调,新冠疫情也好、呼吸道传染病也好,确实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但是我们也不要恐慌,要平常心对待,做好防护的前提下不要过于恐慌。谢谢。
健康报记者
假期即将到来,一些人肯定会有些出行计划,但是又会担心因为大量的人群聚集会造成疫情的传播。从疫情防控的角度,我们外出旅游有哪些注意事项?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中秋节、国庆节马上就到,有8天长假,大家都有很高的期待,同时又有一些担心,实际上,只要做好个人防护,应该说疫情的风险是非常小的,可以尽情享受这个假期。我从疫情防控专业技术角度提几个建议,供大家出行参考。
一是在出行前要做两个方面的准备,第一个方面是个人防护用品的准备,口罩、消毒免洗液,这两个是非常有用的,也是必需的两个防护用品。第二个方面,出行前要做自我或者随行人员的自我状况的评估,如果有感冒的症状,可能就不适合做旅行的安排,或者缩短旅行的行程,尽量是近距离的,不做跨省的安排。
二是在旅行中要做什么。在旅行途中,如果我们坐公共交通工具,如飞机、高铁、公交车、公共汽车等,在公交工具上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保持手卫生。在游玩旅行中,要注意保持距离,如果近距离人多,一定要戴口罩,包括在一些通风不好的地方,比如上厕所时,这些地方都要注意戴好口罩。再有,在途中也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不适,有发烧或者头疼,不适合继续旅行,那就终止或取消旅行,避免症状加重,病情加重。
三是旅行结束回来以后,也不是说万事大吉了,还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做一个继续的观察,在14天里,注意看看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一切都好没有问题,如果出现发热之类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同时要跟医生报告你旅行的情况,这样就没有什么问题了。祝愿大家“两节”玩得开心,谢谢。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
十一假期马上到来,很多人会选择外出旅游,或者返乡聚会,想请问交通运输部门是如何做好交通运输工具的疫情防控,有哪些重要的出行提示?特别是像针对一些不太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该怎么做?谢谢。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
李华强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交通运输既是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基础支撑,也是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围绕做好“十一”假期的交通运输保障工作,交通运输部已经专门进行了安排部署,在保畅通、保运力、保安全的基础上,毫不松懈地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一方面落实防疫措施,督促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和城市客运经营者,按照有关疫情防控指南的技术要求,对车站、港口、机场、公路服务区和交通运输工具进行消毒、通风,并开展乘客测温和防疫宣传等工作。
第二方面是压实防控责任。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大节假日期间执法监督力度,对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的防疫情况进行重点监管,督促经营者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责任。
第三方面是优化便民举措。目前,各地主要是在车站、港口、机场等场所要求查验健康码,另外还有个别城市在公交、地铁环节要求查验健康码。为了方便不会使用或者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儿童等旅客出行,我们要求经营者为有需要的旅客提供代查健康码、协助信息填报等服务。旅客出行期间遇到这方面的困难,可以找工作人员帮助解决。
另外,也借此机会提醒广大旅客,在出入客运场站、乘坐各类公共交通工具的时候,做好戴口罩、手卫生、“一米线”等防护举措;提前做好出行规划,尽量错峰出行。当然还要关注出发地和目的地防疫防控要求,避免影响出行。谢谢。
中国中医药报记者
我们都知道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请问中医药在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治疗尤其是流感治疗方面,有哪些作用呢?谢谢。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我们今天请来了北京中医院的院长刘清泉先生,他也在台下就座,我们请刘院长回答这个问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
刘清泉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和米司长的邀请。确实是这样,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刚才贵强教授和尊友教授都给了很多的解释。传染病是较为古老的疾病,应该说有人类那天起,传染病就已经开始存在了,中医中药作为几千年的医学,对传染病防治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比如在发病的特点上,中医认为传染病发生发展的三个重要环节——天、地、人。所谓的天,是指自然气候、环境变化。地,是“疫戾”的致病邪气对人类的攻击。所谓的人,是人的抵抗力。在这个基础上,中医药对于传染病防治,更关注人的抵抗力和人体机能平衡的调整,黄帝内经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我们每个人要养好我们的正气,养正气,提升抵抗力,是防治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一个重要内涵。在防治传染病方面,中医从理论层面和技术层面都非常丰富;在治疗方面,中医有非常完整的中药汤剂,也有非常好的中成药,针灸、推拿等中医非药物疗法,对传染病治疗也有非常好的疗效。
近几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各种传染病指南和诊疗方案里面,中医药的内容应该说越来越丰富,临床疗效证据也越来越好了。至于流感,中医中药几千年来,流感治疗是最多的一个疾病群,对于流感治疗中医中药表现在四大方面效果非常好。
第一,退热时间较快、较稳、较持久,这也是中医药治疗流感的重要特色。根据古方里面,比如银翘散、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达原饮等,还有老一辈名中医积攒治疗流感的经验名方研制的中成药,应该说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目前循证证据也越来越充分。所以说,中医药治疗退热这一块是最大的优势。
第二,对一些症状的解除,比如咽喉的疼痛、全身的疼痛的解除也非常好,这也体现了中医不但是治疗病,也针对于这些证候。咽喉疼痛和浑身关节酸疼,中医认为,一种是风寒,一种是风热,这体现出对于证候治疗和多靶点治疗的优势。
第三,中医对流感的治疗,对于感冒后出现咳嗽症状的减少还是非常好的。中药治疗越早,出现咳嗽的机会就越少,或者越轻。
第四,对于一些重症和危重症,中西医联合救治,对减少抗菌素的使用、减少呼吸机的使用,以及对于降低病死率方面,也有很好的作用。
所以说,中医药对于不仅是呼吸道的其他传染病,还是对于流感,从理论层面上应该说很丰富,从技术层面上准备也越来越丰富,从药物层面和物质准备层面也非常丰富。“两节”要到来了,最后祝大家“双节”愉快,身心安康。谢谢。
新京报记者
我们关注到,经历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公众的就医习惯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说网上预约诊疗现在也逐渐常态化。请问在保障公众正常就医需求方面,各医疗机构做了哪些准备?谢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
王贵强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正像您说的,这次新冠疫情主动和被动地改变了我们就医的方式。传染病是要尽量避免接触,要尽量避免聚集,这次互联网医疗已经展示了在疫情期间疾病诊疗中的一些优势。今年冬天,为了有效控制新冠疫情、流感疫情,医疗机构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我们一方面要控制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包括新冠、流感等,另一方面也要保证人民群众正常的疾病诊疗需求。医疗机构做了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针对慢病,包括肿瘤,包括透析人群、老年病人群、需要定期到医院复诊的患者,医疗机构都建立了相应的缓冲病区。像北大医院,每个病区都要求有个病房用于可疑的新冠或传染病病人的救治,目的是避免病房内潜在传播。二是对急诊急救的病人也采取了缓冲病区的模式。在急诊科、妇科、外科有需要急救的,心脑血管疾病需要绿色通道做支架、溶栓的,也采取了相应的特定病房,来满足这部分有潜在疾病传播风险病人的就医需求。三是对孕产妇,因为孕产妇随时可能出现问题,所以我们更加强调要有专门的几个病房来解决孕产妇应急生产等问题。还有一点,我们鼓励大家进行网上预约门诊,因为一般的慢性病都不是很急的。全国各地都采取了网上预约,分区、分时段进行就医,这也是大势所趋。大家也都知道,国外是预约制,我们国家通过这次疫情,也开展了预约门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种模式减少了病人等待时间,避免了等待过程中人群的聚集,降低了疫情传播的风险,减轻了医院秩序维护的压力。应该说,对医院、对个人、对病人都是有好处的一种模式。现在很多医院可以通过网上APP,电话等多种途径进行预约,也希望公众如果不是很急的病,采取预约门诊方式就医。当然如果是急病,可以随时到医院就诊,医院有一套流程,保障各位能够得到及时救治。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今天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2020年版的《全国流感防控方案》,这也是连续第三年发布流感的全国性的防控方案,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请问今年的流感防控技术方案和往年有何不同?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
吴良有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的确,就像您刚才提到的一样,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2020版的《全国流感防控方案》,这是连续第三年发布全国流感防控方案了。今年的方案是在认真梳理近年来流感防控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秋冬季传染病疫情形势,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策略措施研究起草的。文件明确了17项重点工作,与以往的防控方案相比,有六大亮点。
一是创新多渠道的监测预警机制。充分借鉴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在加强常规的流感哨点监测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应急管理等多方协同,健全网络直报、哨点、舆情等多渠道监测,来提高流感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
二是明确流感与新冠肺炎等多病共防。流感和新冠肺炎作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呼吸道传染病,在防控策略和重点措施上有相似之处。因此,这次的方案强调了防控工作的统筹部署,协同推进,同时也做推动好多病原的联合检测和鉴别诊断,实现多病共防。
三是特别突出强调了“社会疫苗”的作用。坚持“一米线”,保持手卫生,规范佩戴口罩,强调咳嗽礼仪,减少公共场所的聚集,这些健康行为是我们防控疾病的“社会疫苗”,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次方案也特别强调宣传倡导“社会疫苗”的作用,共同来推动防控流感等秋冬季传染病。
四是调整流感疫苗接种重点人群。我们组织中国疾控中心,加强对今冬明春流感疫情形势的研判,确定了今年流感疫苗的接种重点人群是医务人员、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其中特别强调医务人员作为优先接种的人群,主要是为了减少医务人员感染流感以后会传播给病人的风险并且维持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
五是持续推进疫苗接种便利化。我们要求各地增设疫苗接种点,提早启动疫苗预约接种,延长疫苗接种周期,增加每日服务的时间,确保为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最后是强化了中医药防控流感工作。刚才刘清泉院长已经对中医药在治疗防控流感方面所起的作用作了非常清晰的阐述,我们在今年的方案里面也继续要求各地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结合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和技术方法,进一步完善中医药防控流感策略措施,健全中西医同部署、同推进、协调一致、高效联动的防治流感的长效制度,引导群众利用中医药防治好流感。谢谢。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谢谢,再次谢谢各位嘉宾,今天的发布会我们介绍了多病共防以及节假日出行、旅游的健康提示,可以说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也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让我们大家一起从自己和家庭做起,养成健康文明的习惯,用千千万万个文明健康的小环境来共同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大防线。也祝大家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中秋、国庆假期。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