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心理咨询» 健康知识» 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首都新贡献

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首都新贡献

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首都新贡献

求是网2020-09-16
订阅
作者: 中共北京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次事件,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这一严峻考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在此基础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取得显著成效。

北京市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严格防控措施,利用“吹哨报到”、“接诉即办”等机制,全城动员、全民抗疫,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特别是6月11日新发地批发市场聚集性疫情发生后,迅速在短短16个小时内锁定源头,采取措施,在全市织密疫情防控网。7月6日,经过26天的艰苦努力,北京本地新增确诊病例实现“零增长”,战“疫”取得阶段性成果,将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降到最低。

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指引

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总书记还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在北京市就社区防疫、防疫科研攻关等进行考察,作出指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为疫情防控提供根本遵循、科学指南,又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精神动力、信心源泉。

深刻领会重要讲话中蕴含的人民至上理念。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就是群众安危、民生冷暖,在关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讲话中,在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中,无不体现着深沉真挚的人民情怀。他多次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强调“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在疫情发生之初到北京市调研指导防控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这些深情而坚定的话语,是党的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和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执政逻辑。北京市委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人民情怀,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迅速组建由市属医院组成的北京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医疗队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奋战65天,累计收治患者345人,其中重型、危重型占88%,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坚持生命第一,集中全市优质医疗资源,一人一策,精准施治,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确保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

2020年6月11日,新发地批发市场聚集性疫情发生后,北京市坚持“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以最快速度切断传染源,尽最大可能控制疫情波及范围。图为6月22日,大洋路市场撤销零售,专业防疫人员对牛羊肉销售大厅进行严格消杀。 北京日报社 程功/摄

深刻领会重要讲话中体现的责任担当意识。责任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和崇高境界,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提出并带头实践的政治要求。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总书记强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勇当先锋,敢打头阵,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在疫情防控的全过程和每个关键节点,总书记都率先垂范、靠前指挥、亲自筹划,无论是对湖北省和武汉市果断采取史无前例的全面严格管控措施,还是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中国同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无不体现出党的领袖的强烈历史担当和巨大政治勇气,鼓舞着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奋战到底。北京市委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责任担当意识,把责任担在肩膀上、落实在行动中。全市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冲锋在前、敢于担当,“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中高高飘扬。

深刻领会重要讲话中贯穿的战略思维方法。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形势,因时因势制定重大战略策略,根据形势变化从战略层面把握主动,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破解难题、化解危机。疫情初露端倪时,总书记就专门对疫情防控作出明确指示,及时发出预警,要求及早研判疫情传播扩散风险。在疫情蔓延风险加剧时,又迅速制定疫情防控总要求、总目标、阶段性任务、战略举措,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总书记反复告诫,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慎终如始、善作善成,做到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总书记强调,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毫不懈怠抓好各项工作,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后,总书记放眼长远,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北京市委深入学习领会贯穿其中的战略思维方法,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全局、分类指导、分区施策,既抓重点任务突破,又抓整体工作推进,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深刻领会重要讲话中强调的科学防治要求。“科学防治”是习近平总书记一开始就明确提出并反复强调的要求。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无论是抢建方舱医院,还是多条技术路线研发疫苗;无论是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大数据追踪溯源和健康码识别,还是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都是对科学精神的尊崇和弘扬。这与西方一些政客将政治凌驾于科学、将私利凌驾于常识,甚至公开宣扬一些“反智”言论形成了鲜明对比。纵观人类历史,科技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与病魔较量的阻击战,也是一场与病毒赛跑的科技战。总书记明确指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强调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北京市委贯彻这一要求,充分发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优势,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努力在检测手段、病理研究、疫苗药品研发等方面取得突破。目前在京的制药企业有7个诊断试剂获批上市,6个新冠疫苗获批进入临床研究,其中3个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防控是当前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北京作为首都,是祖国的心脏,是世界看中国的窗口,首都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北京的疫情防控战没有退路、必须打赢。北京市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落实到疫情防控诸方面、全过程、各阶段。特别是新发地批发市场聚集性疫情发生后,北京进入“战时状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把各项防控措施严格执行到位,迅速有效遏制住了疫情扩散蔓延。

始终跑在病毒前头。“精准防控,不伤全局”,这是北京应对此轮突发疫情的显著特点。战“疫”贵在精准,也难在精准。北京市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持“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以最快速度切断传染源,尽最大可能控制疫情波及范围。细致快速开展流调,是精准防控的第一关口。6月11日,确诊病例一经发现,全市大摸排就全面展开,上百名流调采样人员分头奔走查访,16个小时,新发地批发市场被锁定。新发地批发市场是北京最大的“菜篮子”,每天的客流量有6万人次,在一座2100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寻找有关人员的踪迹,其艰巨性复杂性可想而知。近10万名社区工作者挨家挨户开展“敲门行动”、“地毯式摸排”,最短时间内把曾到过新发地市场的31.6万人找到并纳入医学观察,确保不漏一人。同时,聚焦重点人群、重点时段,精准锁定高危人群,坚决切断传播渠道。大规模核酸检测,是助力疫情防控快速精准的“重要法宝”。疫情发生后,北京市在第一时间分批分类对重点人群、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集中开展核酸检测,两周时间内,全市日核酸检测能力从近4万份增至45.8万份,单日最高检测108.4万人,通过核酸检测等方式主动发现的确诊病例占比达75%。分区分级管理,是精准防控的关键。与以往的集体按下“暂停键”、全面停摆不同,这次通过改变风险分区分级标准,切小切细防控单元,以街道、乡镇为管控单元,以社区(村)为基本抓手,依据“14天内有没有确诊病例”等维度,划出不同级别的风险区,并保持动态调整、分类施策、“点穴”管控,尽可能地将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筑牢疫情防控“护城河”。人员流动和聚集是造成疫情蔓延的巨大风险。经中央授权,建立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统筹在京单位支援,压实在京各单位主体责任,有序引导人员、车辆进京。按照“全口径、全范围、全闭环”要求,规范对疫情严重国家入境人员防控工作,点对点、手递手,形成闭环防控体系。稳妥启动直航北京国际航班复航工作,严格防疫措施和闭环管理,严格熔断机制,严防疫情输入。把在京举行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重大活动作为对防控工作的大考,采取线下限流、无感测温入场、人脸识别实时监测、对重点人核酸检测、对场馆全面消杀等防控措施,实现了展会期间零疫情、零感染,为类似大型会展活动积累了疫情防控的宝贵经验。严格做好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加强检疫检验和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食品进京后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监管,确保无死角。

社区一线党旗飘扬。在这场全民抗疫战争中,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鲜红的党旗,全市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行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疫情联防联控的基石。石景山区八角中里社区党委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李美红被社区居民称为“铁娘子”,她连续奋战在社区抗疫一线,带领同事对分属28个产权单位的33栋楼2445户7000余人逐一摸排核实。由于情况掌握精准、措施落实到位,社区居民无一人感染。今年4月,她受邀出席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从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解析了北京这座超大型城市的防疫“密码”。从最高等级应急响应到常态化防控,北京市委始终高度重视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充分运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党员双报到”、“接诉即办”等党建引领工作机制,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无数党员战斗在社区第一线,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防控任务不轻,多亏了这些‘最强’外援。”东城区东华门街道韶九社区书记吴祥明点赞的就是增援社区的市区下沉干部。作为典型老旧小区,韶九社区租户多、人口流动大,12个社工连轴转仍显吃力。市区机关干部的下沉支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市区两级共选派9.9万名干部下沉社区(村),统一编入社区团队,全天候参与疫情防控。“我可以,我能行”,“95后”的魏子绚主动申请到社区卡口值守,一守就是7个月,累计时长超过300个小时,累计完成登记超1万人次。许多“95后”党员坚守社区一线,用一次次登记、一个个询问、一张张笑脸把自己锻造成防疫坚强一环。广泛开展“党员顶岗一日、社工轮休一天”活动,41.7万名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统一编入一线防控团队,参与人口排查、重点人员管控、巡逻值守等工作。全市数十万楼门长、热心群众主动参与进来,“朝阳群众”、“西城大妈”、“石景山老街坊”等红袖标志愿者活跃在社区街面。在疫情防控过程中,3235个社区、3876个行政村实现防控全覆盖,百万志愿者参加防控工作,把防控措施落到每个小区、每个楼门、每个家庭,构筑起社区联防联控的严密防线。

疫情期间,北京市41.7万名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统一编入一线防控团队,参与人口排查、重点人员管控、巡逻值守等工作,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图为2020年6月20日,石景山区八角街道辖区党员为进入小区群众测量体温。 北京日报社 吴镝/摄

织密安全稳定防控网。维护首都社会安全稳定,是北京市委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新闻发布是疫情防控舆论场的“压舱石”。北京市用好发布会这一权威平台,建立例行发布机制,公布最新数据、开展政策解读、分析典型案例,把新闻发布会打造成战“疫”信息台、群众工作台。截至9月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165场,全市党政部门一把手、新闻发言人、基层代表、专家学者682人次出席,境内外媒体3090家次、 5050人次参加,发布信息8000余条,回答记者关切问题685个,以权威引领舆论、以科学澄清谣言、以事实消除恐慌。各类媒体协同发力,开设“生命缘”等医疗纪实栏目,通过融媒体矩阵立体生动展示一线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展现全国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宣介首都疫情防控措施成效。同时,筑牢社会面管控防线,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活动,依法严惩各类扰乱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积极预防化解疫情防控中出现的各类矛盾。

“大考未到交卷时!”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北京的疫情防控依然是进行时,不容丝毫麻痹大意、松劲懈怠,必须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决不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

落实好“六稳”工作、“六保”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扎实推进复工复产复学,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积极推动复工复产,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是维护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取得疫情防控最终胜利的有力保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北京市委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坚决落实好“六稳”工作、“六保”任务,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为企业精准“输血”、“供氧”。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北京市把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作为重要任务,在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基础上,先后出台涉及物资保障、税费减免、信贷服务等方面政策和细化举措,推行面向企业的“服务包”制度,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打通断点堵点。中小微企业是经济活力的源泉,也是吸纳就业的主体。北京的中小微企业主要是科创企业、城市生活服务业、文化企业等,普遍受疫情影响较大。北京市出台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16条措施”,通过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房租、补贴研发成本等方式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通过增加信贷投放、拓宽融资渠道等方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保障企业正常生产运营。找准疫情期间文化企业的难点痛点,打出28条政策“组合拳”,涉及财政资金投入超过15亿元,着力解决文化企业的燃眉之急,推动首都文化产业长期健康发展。建立全国首家小微企业续贷中心、首家首贷服务中心,疫情期间加强企业续贷、首贷支持,为中小微企业发展供血续力。出台阶段性减免养老、失业、工伤和医疗保险单位缴费实施细则,预计全年可为中小微企业减负767.7亿元。这些举措让众多中小微企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疫情期间,首钢股份冷轧公司多措并举,组织员工科学防疫,坚持生产,与市场客户协同配合,2020年一季度实现产值21.76亿元,同比增长30%。图为成品库数万吨优质汽车板材产品准备发货。 北京日报社 马文晓/摄

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复工达产。在统筹推进发展中,投资稳增长具有关键作用,重大项目开工复产具有引擎作用。疫情期间,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支持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建设带动企业复工复产。仅一季度末,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城市副中心、冬奥会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领域融资余额就首次突破1万亿元;对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7200亿元,其中对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5800亿元,比年初增长近10%。把握施工黄金季节,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副中心建设、冬奥会筹办等重大项目按计划开复工,确保如期竣工。在重大项目复工中,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强化与上下游供应链合作,提供更加优质精准的服务,解决“卡脖子”问题。北京环球主题公园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大建设工程,在坚持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两手抓、两不误前提下,克服参建人员上万、流动密集、涉及专业众多、管控难度大等不利影响,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早日“精彩亮相”。

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做好“六稳”工作,稳就业居于首位。北京市以就业优先政策为先导,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4月出台“新9条”措施加大援企稳岗支持力度后,7月出台升级版“新9条”措施,从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支持企业稳定就业、突出重点保障就业等方面加大稳就业保就业力度。突出保障重点群体就业,着力关注大学生、农村劳动力、贫困地区劳动力、退役军人、就业困难群体以及在京湖北籍人员等六类重点群体。今年以来,已累计向4.2万家企业返还失业保险费25.97亿元,涉及参保职工433.52万人。阶段性减免和缓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三项社会保险费工作在前期减负511亿元的基础上,预计还将为企业减负600多亿元。把保居民就业政策落实作为监督重点,紧盯就业优先、社保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创业补贴等援企稳岗政策落实情况,推动保就业扎实落地。

牢牢兜住基本民生服务不断档底线。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北京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足“绣花”功夫,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让战“疫”有力度有温度。“接诉即办”是回应民声的重要工作机制。全市各街乡镇、社区(村),只要接到和疫情相关的市民诉求,都置于最高优先等级,开辟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办理。“接能接住、诉能倾诉、即能立即、办能办妥”的12345热线,成为更快速响应市民诉求,更精准聚焦社会热点、难点、痛点,更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做好保价稳供工作,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区长负责制,加强产销对接,确保农贸市场、超市不空架;依托“点对点”监测补货机制,做好民用口罩、消毒液等日用品供应监测和调配投放,做到价格稳定、供应有序。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落实帮扶救助政策,及时向困难群体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确保重点群众基本生活。落实好“六个一批”低收入农户帮扶措施,确保年内全部“脱低”。

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条主线贯穿全年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党中央确定的工作方针。北京市委着力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条主线贯穿到全年工作中,全力跑出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度”,在应对危机中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做到两手抓、两不误,相互借力、互为促进,奋力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

补齐短板不足。这次疫情大考,暴露出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短板。北京市针对这些短板和不足,发布《关于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为先,强化物资设施保障,夯实公共卫生基层基础,强化科技支撑,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健全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领导体制机制等7个方面作出部署,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不断提高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水平。深入实施健康北京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提高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和服务水平。

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疫情防控中,广大市民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和守护家园的自觉性增强了,对社区工作的参与和支持度提高了,需要把防疫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机制固化下来。北京市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集中整治公共卫生环境,推进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水平提升,打造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在全社会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在此过程中,努力将常态化防控转化为群众的自觉,制定施行日常防疫指引,将科学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少聚集、不扎堆、垃圾分类投放、推广分餐公筷、看病网上预约等健康文明做法推广开来、坚持下去,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以新业态新模式激发动能活力。疫情是挑战,也是机遇。疫情之下,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调整,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需求催生勃发,这些都是北京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今年上半年,虽然受到疫情严重冲击,但全市金融业同比增长5.7%,信息服务业增长8.3%,体现了很强的发展韧劲。北京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持续抓好“三城一区”主平台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阵地建设。准确把握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趋势,聚焦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新开放、新服务,打造经济新增长点,勾勒出积极培育新动能、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结合高精尖产业发展基础抓紧布局新基建,2020年在五环内和城市副中心实现5G基站全覆盖,助力产业升级。到2022年,全市将基本建成具备网络基础稳固、数据智能融合、产业生态完善、平台创新活跃、应用智慧丰富、安全可信可控等特征,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型基础设施。推进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自动驾驶示范区等项目建设。

推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决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北京市委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努力实现年度目标。目前,北京对口支援的内蒙古、河北54个旗县已全部摘帽。下一步将继续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继续加强资金、项目、人才支持,扎实开展产业、就业、消费、教育、医疗精准帮扶,增强受援地自我发展能力,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防止因疫情或其他原因返贫。同时,做好我市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完善持续增收机制。

发展前进从无坦途,攻坚克难方显珍贵。中国人民曾多次面临严峻考验,没有被击倒,没有在困难挑战中一蹶不振,每一次成功的应对都内化为不可磨灭的兴国之力、强国之源,并继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发展的骨气、底气不断增强,信心、信念更加坚定。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北京市将大力弘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精心统筹首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书写北京篇章!


来源:《求是》2020/18 

责任编辑:张利英 刘小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