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小时锁定病发源头,26天实现本地新增确诊病例“零增长”,这张战“疫”成绩单,你满意吗?
2020年6月11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发生聚集性疫情。在接下来的短短16小时内,北京市锁定源头,采取措施,织密疫情防控网。7月6日,经过26天的艰苦努力,北京本地新增确诊病例实现“零增长”,战“疫”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这场漂亮战“疫”的背后,北京做对了什么?让我们一同解锁北京这座超大型城市的防疫“密码”。
2020年6月11日,新发地批发市场聚集性疫情发生后,北京市坚持“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以最快速度切断传染源,尽最大可能控制疫情波及范围。图为6月22日,大洋路市场撤销零售,专业防疫人员对牛羊肉销售大厅进行严格消杀。北京日报社 程功/摄
始终跑在病毒前头
“精准防控,不伤全局”,是北京应对此轮突发疫情的显著特点。
细致快速开展流调。6月11日,确诊病例一经发现,全市大摸排即刻展开,上百名流调采样人员分头查访,近10万名社区工作者挨家挨户开展“敲门行动”、“地毯式摸排”,最短时间内把曾到过新发地市场的31.6万人找到并纳入医学观察,确保不漏一人。
大规模核酸检测。疫情发生后,北京市在第一时间分批分类对重点人群、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集中开展核酸检测,通过核酸检测等方式主动发现的确诊病例占比达75%。
分区分级精准管理。以街道、乡镇为管控单元,以社区(村)为基本抓手,依据“14天内有没有确诊病例”等维度,划出不同级别的风险区,保持动态调整,尽可能地将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筑牢疫情防控“护城河”
经中央授权,建立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有序引导人员、车辆进京。按照“全口径、全范围、全闭环”要求,规范对疫情严重国家入境人员防控工作。启动直航北京国际航班复航工作,严格闭环管理,严格熔断机制。做好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加强检疫检验和监督检查,加强食品进京后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监管,确保无死角。
疫情期间,北京市41.7万名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统一编入一线防控团队,参与人口排查、重点人员管控、巡逻值守等工作,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图为2020年6月20日,石景山区八角街道辖区党员为进入小区群众测量体温。北京日报社 吴镝/摄
社区一线党旗飘扬
从最高等级应急响应到常态化防控,始终高度重视社区的阻击作用,充分运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党员双报到”、“接诉即办”等党建引领工作机制,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市区两级共选派9.9万名干部下沉社区(村),全天候参与疫情防控;共有41.7万名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编入一线防控团队;全市数十万楼门长、热心群众参与防疫工作,“朝阳群众”、“西城大妈”、“石景山老街坊”等红袖标志愿者活跃在社区街面,把防控措施落到每个小区、每个楼门、每个家庭,构筑起社区联防联控的严密防线。
织密安全稳定防控网
新闻发布是疫情防控舆论场的“压舱石”。北京市建立起例行发布机制,公布最新数据、开展政策解读、分析典型案例,把新闻发布会打造成战“疫”信息台、群众工作台。截至9月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165场,全市党政部门一把手、新闻发言人、基层代表、专家学者682人次出席,境内外媒体3090家次、 5050人次参加,发布信息8000余条,回答记者关切问题685个,以权威引领舆论、以科学澄清谣言、以事实消除恐慌。
(策划:蔡春玲 赵雁)
更多内容详见《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首都新贡献》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