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庄严重大的历史瞬间,是人民共和国神圣尊崇的荣光时刻。
2020年9月8日上午,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群英荟萃、“星”光璀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对1499名先进个人、500个先进集体,200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50个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表彰,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过去的8个多月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住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以可歌可泣的伟大壮举铸就了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上新的丰碑。
作为这场大战的总指挥,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注着疫情防控工作,主持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为疫情防控工作把舵定向,因时因势作出战略部署。6月2日,在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就完善我国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增强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听取意见建议,并发表题为《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的重要讲话。
在这篇十分重要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我国疫情防控取得的战略成果,深刻总结抗疫斗争经验,精辟阐明卫生健康事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病防治中的作用、完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发挥科技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支撑作用、加强国际卫生交流合作等8个方面,对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作出全面部署。深入学习贯彻这篇重要讲话,对于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更好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切实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打赢疫情防控斗争的定海神针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
2020年新春伊始,一场疫情突袭荆楚大地,并迅猛扩散蔓延。病毒前所未见,形势空前严峻。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全国人民忧心如焚。
疫来如山,人命关天。面对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疫情,在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习近平总书记以深厚的人民情怀、强烈的使命担当,将领导开展疫情防控斗争的重大责任毅然决然地扛在了肩上,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打响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医务工作者尽最大努力抢救每一位患者。图为2020年3月6日,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护人员护送一名刚做完CT检查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上负压救护车(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才扬/摄
——人民至上,以深沉真挚的人民情怀凝聚力量。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就是群众安危、民生冷暖。他一开始就明确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全力投入抗疫斗争,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生命,“无论年龄再大、病情再重我们都绝不放弃”,“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总书记强调,“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他深切牵挂着百姓的日常供应、生活秩序,时刻关注着特殊群体、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特别是疫情严重地区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指导密集出台一系列措施,反复叮嘱要抓细抓实各项工作,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总书记强调,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重点在“防”,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动人民群众,提高群众自我服务、自我防护能力,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总书记深情礼赞,“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只要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运筹帷幄,以勇毅睿智的决断部署领航定向。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把抗击疫情作为“头等大事”和“最重要的工作”,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确立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依法防控,把统筹各方面力量支持疫情防控作为重要保障,把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作为关键着力点,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提出“四早”防控要求和“四集中”救治要求,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为突出任务来抓。把武汉和湖北作为全国主战场,实行严格的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对其他省份加强分类指导,形成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战略格局。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立足全局、着眼大局,及时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推动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产生活。从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果断“封城”,到以“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再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疫情防控的全过程和每个关键点,总书记都以高超的战略决断和全局把控能力,指引着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前进方向,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奋战到底。
——令出如山,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勇担重任。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在疫情加速蔓延的危急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明确号令: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强化担当,广大党员、干部要冲到一线,当先锋打头阵,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繁重、困难多压力大,总书记强调,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总书记强调,要在疫情防控斗争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对表现突出的干部要大力褒奖、大胆使用,对不担当不作为、失职渎职的要严肃问责,对紧要关头当“逃兵”的要就地免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广大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线工作之中。在总书记的激励和感召下,广大党员、干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知重负重、使命必达,以大无畏的革命气魄和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生动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风采。
——尊重科学,指导推动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人类战胜大疫大灾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在疫情防控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对战胜疫情的支撑作用,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对加快科研攻关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总书记要求,要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拿出更多硬核产品,特别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可以搞揭榜挂帅,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综合多学科力量,合力攻关;要求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急事急办,力争早日取得突破,尽快拿出切实管用的研究成果。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总书记专门到军事医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医学院考察调研,深入了解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进展情况,向全党全社会发出科学战“疫”的动员令。在总书记的科学指导下,科技战线捷报频传,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有力武器。
——守望相助,展现全球战“疫”负责任大国担当。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同多方密切沟通、深入交流,频频开展元首外交,阐明中国立场,提出重要主张,呼吁各国携手抗疫。在8个多月时间里,先后同4位访华外宾会见会谈,同50多位外国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通话、会面,向数十个国家领导人和区域组织负责人致慰问电,表达谢意与支持,传递情谊与信心,提出中国主张、分享中国方案,向世界传递中国同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真诚意愿,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全球抗疫的艰难时刻,总书记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致辞,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致辞,提出重要倡议,推动务实合作,为各国合作应对疫情指明方向、校准航向,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中国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秉持团结协作、开放合作的精神,及时发布疫情信息,交流分享抗疫经验成果,向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物资和技术援助,为守护全人类生命安全、维护世界各国人民健康福祉作出了贡献、树立了榜样。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8个多月来的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一次充分证明,有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坚强核心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全党全国人民就有了攻坚克难、力挽狂澜的主心骨,就能够凝聚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打出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战略主动仗,就能够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坚定前行。
波澜壮阔的伟大抗疫斗争
中国人民在异常艰难的拼搏中赢得了抗疫斗争的战略主动。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用1个多月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接连打了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在此基础上,党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取得显著成效。
左图为2020年3月5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90后”医生刘凯在护送已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人王欣做CT的途中停下来,一起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甘俊超/摄)。右图为时隔半年,9月4日,两个人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重逢,重现携手看夕阳的温馨一刻(汪亭玉/摄)。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杜巍巍供图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回顾总结疫情防控斗争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阐明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的根本所在、意义所在——
“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新冠肺炎疫情是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降临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场新的重大考验,能否夺取抗疫斗争伟大胜利,是对党的领导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严格检验。面对这次疫情大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开展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引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开展疫情防控斗争,直至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只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就一定能够形成强大合力,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只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善于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我们就一定能够经受住一次次压力测试,不断化危为机、浴火重生。
2020年9月1日,湖北省武汉市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开学。图为当日武汉中学举行的开学典礼。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疫情防控阻击战,也是物资消耗战,拼的是综合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长期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建立的完整产业体系、形成的强大科技实力、储备的丰富医疗资源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强支撑。在抗疫形势最严峻的时候,经济社会发展不少方面一度按下“暂停键”,但群众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社会秩序总体正常;我国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显示出强大修复能力和旺盛生机活力。这一切从根本上都得益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积累的综合国力,得益于危急时刻能够最大限度运用我们的综合国力。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积累的坚实国力,是从容应对惊涛骇浪的深厚底气。只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让广大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充实起来,不断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日益坚实起来,我们就一定能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展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 大疫当前,举国同心。党中央一声号令,全国上下闻令而动,最精干的人员、最急需的资源、最先进的设备千里驰援,四面八方的战“疫”力量火速向重点地区集结。各行各业扛起责任,国有企业、公立医院勇挑重担,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各类民营企业、民办医院等机构积极出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拼搏,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奋勇当先,广大科研人员奋力攻关,数百万快递员冒疫奔忙,180万名环卫工人起早贪黑,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千千万万志愿者和普通人默默奉献,14亿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凝铸起一道阻击疫情的钢铁长城。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只要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充分激发广大人民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我们就一定能够使最广大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不断创造中华民族新的历史辉煌。
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人类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同国家整体战略紧密衔接,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回顾人类同瘟疫斗争的历史,阐明控制重大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总结新时代我们党发展卫生和健康事业取得的显著成效,并结合这次疫情防控斗争实践,深刻指出,“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以及重大疫情防控与应急管理体系,总体上是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疫情发生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针对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重申这一要求,针对“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从8个方面作出科学部署:
第一,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在这次特大疫情面前暴露出的问题:能力不强、机制不活、动力不足、防治结合不紧密等。针对这些“老问题”,总书记要求“下决心解决”,并指明了改革方向: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围绕整个体系的改革完善,总书记从7个方面提出要求:一是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二是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三是加强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四是健全疾控机构和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五是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六是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七是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
第二,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的当务之急是“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四早”的关键是“早发现”。在加强监测预警方面,总书记要求,一是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二是加强实验室检测网络建设,三是建立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监测机制;在加强应急反应能力方面,总书记要求,一是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预案体系,二是强化基层卫生人员知识储备和培训演练,三是深入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宣教。总书记对各级党委和政府也提出要求:建立定期研究部署重大疫情防控等卫生健康工作机制,健全和优化平战结合、跨部门跨区域、上下联动的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
第三,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抗击新冠疫情的实践证明,“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的救治体系是应对重大疫情的重要保障”。为此,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全面加强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完善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治设施建设标准,提升应急医疗救治储备能力,把我国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和能力提升到新水平”。总书记从5个方面对优化医疗资源合理布局提出具体要求:一是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二是完善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三是加强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等基地建设;四是加强重大疫情救治相关学科建设,特别是急需的重症医学、呼吸、麻醉等专业学科建设;五是制定实施有关政策措施,吸引更多高水平医务人员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
第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号召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创新方式方法,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解决好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为此,总书记提出4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二是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三是推广文明健康生活习惯,四是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爱国卫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各方面保障好,探索更加有效的社会动员方式。
第五,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病防治中的作用。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面对瘟疫,中华民族能一次次转危为安,靠的就是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 4000余名中医医务人员奔赴一线参与救治,从轻症到重症再到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医药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临床筛选出的“三药三方”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对如何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病防治中的作用,总书记提出5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加强研究论证,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的疗效;二是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三是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四是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五是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第六,完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针对“法律规定内容不统一、不衔接的情况”,提出完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推进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等法律制定和修订工作;另一方面,普及公共卫生安全和疫情防控法律法规,推动全社会依法行动、依法行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采取多条技术路线加快研发疫苗,取得积极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指出:“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中国贡献。”图为9月4日,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克尔来福”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亮相,引起广泛关注。 中新社发 郭海鹏/摄
第七,发挥科技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梳理总结科技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的强有力支撑作用,再次强调,“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是国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总书记要求,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补齐我国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的短板;深化科研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科研队伍。他还特别强调,一定要发挥新型**制的优势,力争率先研发成功新冠肺炎疫苗,争取战略主动。
第八,加强国际卫生交流合作。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密切同世界卫生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友好合作,主动同国际社会分享疫情和病毒信息、抗疫经验做法,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和技术援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针对疫情依然在全球肆虐的现状,总书记要求,“要继续履行国际义务,发挥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作用,全面深入参与相关国际标准、规范、指南的制定,分享中国方案、中国经验,提升我国在全球卫生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奋力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9月4日至9月9日,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线下举办的第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共有来自148个国家和地区的1.8万家企业及机构注册参展参会。图为9月5日,观众在公共卫生防疫专题展区参观。 中新社发 郭海鹏/摄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并深入阐释伟大抗疫精神,振奋人心、激发斗志,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的必胜信心,为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奋力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抓好疫情防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生命线。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当时形势指出,“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已经转入常态化,但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国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仍然不可放松”。3个多月过去了,总书记的这一判断依然是我们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遵循。现阶段,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特别是随着秋冬流感多发季节来临,大批学生返校开学,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疫情反弹甚至扩散的风险加大。必须充分认识疫情防控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提高风险感知的灵敏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好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为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作出不懈努力。
2020年已经过去大半,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任务重。要在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要增强信心、鼓足干劲,奋力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瞄准脱贫攻坚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鼓作气、尽锐出战,攻克最后的堡垒,夺取全面小康最终胜利,向党和人民交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优秀答卷。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面对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繁重任务,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魄,奋勇搏击、敢战能胜,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乘势而上,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高歌前进!
来源:《求是》2020/18
作者:本刊编辑部